电影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自8月16日上映以来,引发了不少争议:选角不合适、演技欠缺、服化道缺少质感、剧情改编不合理……电影遭遇了全方位的 讨伐 。与之相应的,是影片票房的低迷与口碑的沦陷。8月19日、20日,导演胡玫和林黛玉扮演者张淼怡先后发布长文,作出回应。 一部电影,刚刚上映,朋友你哪儿来的深仇大恨? 我的电影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历时多年,这两天终于上映了。 无论票房如何,这部作品是我平生投入心血最大的一部作品。我这部电影是汲取了前辈们一次次影视拍摄的精华,经历了推陈出新的18年的艰难创作过程。 现在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,我如释重负。至于观众朋友们有人喜欢,有人批评,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。对我而言,挨骂也多了,皮很厚的,历来如此,不足为奇,我过去经历过很多次了。好与不好,我说没用,你去看看就知道了。当然,所有意见,我都会认真聆听,都热忱欢迎,衷心感谢! 但是人们应该注意到,有人使用AI虚拟数据群发1分点评。有账号从几个月前就注册好,似乎专为黑或者狙击这个电影。以至于还有做人身攻击和侮辱的,带着一种深仇大恨,感觉拍这部电影是犯了弥天大罪,这不是有点奇怪吗? 其实,虽然我是职业导演,但也就是走在大街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小老百姓,用得着大腕们这么费心吗? 这里推荐两个自称是 毒舌 的账号,请公众来欣赏一下。 顺便说明,我已经委托我的律师存证。珍贵资料,拜托各位千万不要删除哦! ——胡玫 电影跟大家见面了,对我演的 黛玉 ,各种各样的批评也收到了。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但这几天也是艰难的。心情很复杂。被骂,谁都会难过,愿意好好活着的人,谁没有羞耻心啊。但问一问自己内心,倒回去7年,还会接这个角色吗?我不能欺骗自己。我肯定会接的。 无知,就会无畏。对于一个初入行的新人,遇到《红楼梦》和 林黛玉 ,不动心?那一定是我说谎。那时候的自己,可能让我演《西游记》里的猪八戒,我也会去。因为无知,从几千人的选秀中幸存下来,当时只有惊喜和意外;在8个月的筹备培训期,各种课程都让我倍感充实;在100天的拍摄进程中,跟着导演和所有主创一起工作的经历,我感念而且珍惜。因为无知,虽然我阅读了原著,也熟读了剧本,但电影的核心是人物。而真正的人物 林黛玉 ,我承认,晓旭老师珠玉在前,我无法企及。 骂我丑,没关系,长相是天生的,改不了。那就是那时的我。骂我肤浅,也没关系,经历人生才能成长。生活的磨砺,会让我成长。 这7年,我演了更多的角色之后,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。我也相信自己正在变得更好,也会让自己努力去做到更好。 在此,我想自己最最对不起的,是胡玫导演。这部电影,胡玫导演倾注的心血最多。都知道《红楼梦》电影难拍,导演还是坚持拍了。7年时间,人生没有几个7年,导演把自己的一生,都献给了中国历史的影视化,《雍正王朝》《汉武大帝》《乔家大院》《孔子》……她值得更多的尊敬。 我想,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引起巨大争议,也引发了巨大的关注,如果因此有更多的人去买一本原著来读,去找曾经的经典作品来看,这对于中国古典名著的普及也是好事。 林黛玉 这个角色,我会永远记住,也会永远鞭策自己。 ——张淼怡 有一说一 纵观过去经由《红楼梦》改编的获得较好口碑的作品,远的有1944年的周璇版,1962年的越剧版、黄梅调版,1977年林青霞反串版,近的有2017年爆火的小戏骨版,2021年江苏大剧院的舞台剧版,要么是利用戏曲形式的独特魅力进行艺术再创造,要么是充分尊重原著抓住某一点而发散改编。没有一部作品如同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一般既要呈现原著全貌,又要有创新的方式,这或许说明,影片在改编策略上就出了问题。 公众对于经典文学名著的改编固然严苛,但是如果创作者在尊重原著与创新表达之间找到平衡,在有限的篇幅内精准捕捉、精雕细琢,并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核,也许会收获观众的热烈掌声而非倒彩。 ——《重庆日报》 为了将 阴谋 与 爱情 两条主线有机融合,影片对时间线进行了 乾坤大挪移 ,导致原本熟悉的故事变得面目全非。许多情节的衔接缺乏逻辑性,比如宝钗进京的时间线被后移,与黛玉回京同步,宝玉丢玉发生在元妃省亲之前, 共读西厢 和 黛玉葬花 这两个经典情节也被生硬地拼凑在一起,损害了原著的完整性和艺术性,让观众情感上难以接受。 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》要想将原著120回的内容浓缩在116分钟的电影里, 打碎 原著重新塑造是必需的,创新的思路值得肯定,观众也应有雅量包容主创人员的创新,毕竟名著翻拍风险极大,只是此次改编走得有点远。 ——《新华日报》
文章探讨了《红楼梦》中“金玉良缘”这一情节在不同版本中的呈现,以及对原著的影响。作者认为,一些改编版本对“金玉良缘”的过度渲染,可能会损害原著的经典性。